智库动态

NEWS dynamics

——

民生智库 | 从政府工作报告看园林和林业发展“四新”
来源: | 作者:民生智库园林绿化研究中心 | 发布时间: 2024-04-15 | 483 次浏览 | 分享到:
聚焦园林和林业相关细分领域的新理念、新举措,盘点园林和林业行业发展的“四大新看点”。

导读:2024年两会在园林和林业方面有哪些新看点、对行业发展提出了哪些要求与展望?本文全面梳理2024年国务院以及31个省(区、市)的政府工作报告,聚焦园林和林业相关细分领域的新理念、新举措,盘点园林和林业行业发展的“四大新看点”。

关键词:新质生产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碳达峰十大行动、碳汇、园中建城、森林城市


自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到新质生产力,到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发展新质生产力”、政治局集体学习“系统阐述新质生产力”,再到本次政府工作报告将“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列为2024年首要任务,新质生产力成为网络热词,为我们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新征程上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科学指引。

新质生产力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跃升为内涵。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园林和林业既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理想载体,也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支撑。

本文梳理了2024年国务院及31个省(区、市)的政府工作报告,聚焦园林和林业相关细分领域的新举措,盘点园林和林业行业发展的“新”。

一、政府工作报告新内容:“生态产品价值实现”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过程就是将被保护的生态产品以政府购买、地区间生态价值交换等形式转化成现实的经济价值、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主要包括生态产品的价值评估机制和价值转化机制等,通过探索价值实现机制,实现生态产品“增值”“溢值”,推动“两山”双向转化。

图:“两山”理论演化的三个阶段

2024年,“生态产品价值实现”首次被写入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20个省的政府工作报告均提出了各自“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模式路径,具体包括:

(1)强调价值核算。黑龙江、福建提出探索、推进生态产品价值核算,海南出台GEP核算地方标准,江西开展GEP定期核算以及探索核算结果应用;

(2)强调生态补偿。北京、湖北、江西、浙江提出强化、完善或创新生态补偿机制,安徽提出实施皖苏、皖赣长江干流横向生态补偿;

(3)强调交易机制。西藏提出稳步扩大国际绿证交易,江西提出“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的具体路径,湖北提出深化绿色金融;

(4)强调试点建设和案例总结。贵州开展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和生态产品交易中心挂牌;海南发布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案例。

部分省份报告摘录如下:

福建:拓宽“两山”转化路径,完善生态保护补偿等制度,深化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推进生态产品价值核算实践。

江西:全域开展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建设,稳步推进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在全省开展GEP定期核算,探索核算结果应用,培育壮大碳汇、水权、排污权、用能权等交易市场。

浙江:创新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和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

贵州:建好用好生态产品交易中心,编制生态产品目录清单;开展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林业碳汇(碳票)试点;生态产品交易中心挂牌。

西藏:稳步扩大国际绿证交易,不断加快生态产品价值转换。

二、双碳工作新部署:“碳达峰十大行动”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党中央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2024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扎实开展“碳达峰十大行动”,多个省份的政府工作报告涉及绿色低碳发展和落实“双碳”工作。具体包括:

(1)27省份提及“碳达峰、碳中和”。黑龙江、辽宁、吉林、湖南等多地稳步实施碳达峰碳中和以及试点建设;上海实施碳达峰十大行动,打造世界级生态岛碳中和示范区;江苏出台碳达峰专项实施方案,安徽建立健全分市碳排放统计核算方法,推进全省“双碳”管理一体化平台建设。

(2)12省份提及“碳排放、碳足迹”。浙江、湖南、海南、甘肃等地提出降低碳排放强度;陕西、四川、青海、宁夏、福建提出推动碳排放权交易和交易市场建设;上海、广东、河南等地提出碳足迹认证评价、管理体系建设、标准体系完善,以及碳标签认证、碳计量中心建设方面举措;陕西加快推进碳捕集利用与封存研究、示范应用项目;四川参与碳排放权和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建设,持续开展近零碳排放园区、零碳供应链等绿色低碳试点。

(3)9省份提及“林业碳汇”。各地提出开展、深化、推进林业碳汇交易试点,培育壮大碳汇交易市场。

部分省份报告摘录如下:

黑龙江:推进森工集团碳汇交易试点,深化生态产品总值核算和碳汇总量测算工作,培育碳汇项目,促进生态产品溢价增值。

内蒙古:努力把碳汇交易这笔“大买卖”做起来,深入实施林草碳汇能力提升行动;支持呼伦贝尔、兴安盟、赤峰等地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让大草原、大森林、大湿地衍生出更多优质碳汇产品。

福建:全国首单水土保持项目碳汇交易落地龙岩,支持三明、龙岩、南平建设国家林业碳汇试点市。

吉林:开展林草碳汇试点,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

青海:深化林草碳汇试点,为国家实现“双碳”目标作出青海贡献。

三、城市规划建设新理念:“城中建园”转变成“园中建城”

从“城中建园”到“园中建城”的转变绝非文字顺序的简单变化,而是坚定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将公园城市、花园城市作为生态价值向人文价值、经济价值、生活价值转化的重要载体、场景和媒介,积极探索城市建设新模式的价值实现机制,不断提升城市竞争力。

四川、上海、北京等地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公园城市、花园城市建设,相关报告摘录如下:

四川: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建设。

上海:加快打造公园城市,推动世博文化公园南区开园,新建公园120座,推动30座城市公园24小时开放。

北京:谋划推进花园城市建设、开展花园式街区、花园式社区和花园式单位创建;新增无界公园20个。

四、绿色空间建设新尺度:“森林城市”扩展到“全域森林城市”

“国家森林城市”创建工作有效加快国土绿化进程,推动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让森林融入城市的每一个组成单元。全域森林城市是具有生态文明时代特征的城市发展新模式和新理念,其本质是城市尺度的生态文明形态,核心在于以人为本,旨在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最终实现人、自然、社会和谐相处,助力美丽中国建设。2024年1月,北京成为被授予“全域森林城市”的第一座城市。

今年的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中,2024年政府工作任务“(九)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推进绿色低碳发展”中提出“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 北京、吉林、广东等地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及国家森林城市创建,相关报告摘录如下:

北京:加快建设大尺度绿色空间,深化全域国家森林城市建设。

吉林:加快森林城市建设。

广东:持续推进全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

随着新质生产力的提出,园林和林业工作面临着更新形势和更高要求,我们可以新质生产力为动力,续写新时代园林和林业事业新篇章!



点击返回“智库动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