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ink tank Report
——
2022年初,民生智库联合《半月谈》杂志社对农村消费情况开展问卷调查。调查从2022年1月底开始至3月中旬结束,共回收1002份问卷,样本涉及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充分调研了农民朋友上一年度的收入和消费情况,对农村消费购买便利度、产品质量、食品安全、消费维权等状况的感受,以及消费的新需求和新变化。
《农村消费情况调研报告》全文已在《半月谈内部版》刊发。为更好地交流探讨农村消费情况,助力提升农村居民消费体验,今日特推出《农村消费情况调研报告》(下篇)。
调查发现,超七成被访农村家庭收入保持稳定或有所增加,同时,六成农村家庭支出增加;近六成农村居民经常网购,可实现快递到村的地区不足五成;近六成的被访者表示曾购买到假冒伪劣产品,七成被访者在购买到假冒伪劣产品之后会选择自认倒霉,选择工商投诉与拨打消费者投诉热线等官方渠道维权的比例不足10%;农村居民最担心的食品安全隐患是假冒伪劣、农药残留超标;养老家政、医疗保健和文化娱乐成为农村居民最盼望增加的消费服务。
农村消费市场发展潜力巨大,但存在的问题与短板也不容忽视。在本次问卷调研的基础上,调研组提出六个政策建议:
(一)提升农村商贸流通,补齐冷链物流设施短板
扩大电子商务进农村覆盖面,实施“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完善农村冷链物流建设。一是推动打通农村物流“最后一公里”。对于群众反映的收货不方便问题,应提升物流服务便利水平,可将建制村的便利店、农家店、电商服务站、供销合作社等改造成村级农村物流服务点,建设村级智能快递柜,提供快递仓储、收发件等服务,打通农村物流“最后一公里”和“最初一公里”。二是补齐冷链物流设施短板。针对群众反映的鱼、虾等冷链食品购买便利度不够问题,建议建设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对农村集贸市场、购物中心等商贸场所进行环境改造,完善冷链配送全链条设施,提升物流配送便利程度。
(二)深入开展“铁拳行动”,提升农村商品质量
近年来有关部门加大了对农村市场的监管力度,但是群众购买到假冒伪劣产品的情况时有发生。建议针对农村市场,深化开展“铁拳行动”,严厉打击假冒伪劣产品。聚焦农村集贸市场、超市、小卖部、药店,针对食品药品、家用电器、日用品、电子信息产品等重点产品,组织开展执法检查行动,严厉查处销售假冒伪劣产品的违法行为。不仅是销售端、对于生产加工环境同样也需要“重拳出击”,在农村地区加大对小作坊、生产加工企业的巡查力度与监管力度,不断净化农村市场环境,使农村群众消费买得放心、用得放心、吃得放心。
(三)扩大消费供给,满足群众日常消费需要
农村市场商品品类不齐全、选择余地小、服务不到位,仍然制约着农民消费需求的释放。调查显示鱼虾等水产品、母婴用品、蔬菜水果、个人日用品都是农村居民认为购买便利度不够的商品类型。如何扩大消费供给,提升城乡消费公平,既是释放农村消费潜力的必要基础,也是提升农民幸福感的主要渠道。
以母婴用品为例,在城市地区母婴用品门店众多,但是在农村地区还处于空白区。随着国家城乡一体化的快速推进,乡镇与城市的消费水平正在快速缩小,这就为母婴用品店在乡镇地区的发展提供了一块沃土。目前农村孕婴市场在产品及服务品类结构、物流配送、专业指导服务等方面与城市孕婴市场存在差距,这影响了农村消费者对孕婴产品消费便利性的评价。因此应注重丰富农村孕婴品类结构,提供更多专业的购买建议,加强对流向农村地区孕婴产品的质量监管。在重点满足群众反映的供给短板,给农村居民美好生活添彩的同时,激发农村消费市场更大的发展活力。
(四)改善维权环境,提升群众维权满意度
农村消费的巨大潜力持续释放,农村居民对于消费商品品质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农村居民的消费维权意识也逐步加强。调查显示农村居民消费维权满意度不高,同时农村消费维权往往面临投诉渠道不便利、取证难、维权成本高等问题。为改善维权环境,提升维权满意度,一是建议在农村基层建设消费维权服务站。选择一部分有社会影响力、信誉良好、热心消费维权公益事业的人员担任消费维权联络员,辅导解决群众遇到的问题,让广大农村消费者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在家门口就能妥善解决消费纠纷。二是加强农村消费者教育。制作内容简练、通俗易懂的维权宣传资料,通过各类媒体渠道,尤其是新媒体渠道,加大对常见网购问题、假冒伪劣产品的维权宣传教育。
(五)增加农村文化服务,丰富群众日常娱乐生活
增加农村文化娱乐设施和服务供给,丰富群众业余生活。本次调查显示文化娱乐服务、教育培训、旅游服务都是群众表示需要增加的服务内容。城市地区文化娱乐、教育培训行业门店众多,但是在较多农村地区还处于“真空地带”。应逐步加大农村文化娱乐设施建设,建议政府统一划拨资金,建设具备图书阅览、电影放映、棋牌活动等文体功能的乡村文化活动室,组织开展丰富的文化活动。因地制宜组织开展针对各类群体的文化培训,包括医疗健康、种植养殖、艺术体育等课程,重点满足留守老人、儿童的社会交往、休闲娱乐需要。
(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提升养老医疗服务供给
近四成被访者表示养老家政服务是最需要的服务,农村养老服务是群众心中的“急、难、盼、愁”。建议加大提高农村的社会保障水平,加强对农村养老资金投入。鼓励多方共建参与农村养老服务,构建乡镇牵头,村委会、低龄健康老年人、农村留守妇女、村干部、党员、志愿者等广泛参与的农村互助养老服务。培育农村为老服务社会组织,强化农村老年人社会支持体系建设。
医疗保健服务同样是农民群众反映的突出需求。建议一是加大医疗保障资金投入力度,进一步提升“新农合”覆盖度。持续加大资金投入,改善农村医疗卫生室的硬件条件,让小病能够在农村卫生室看好。二是加大乡村医疗帮扶力度,将“医联体”的建设经验推广至乡村级医疗卫生机构。通过专家下基层、帮扶带训、远程医疗会诊、双向转诊等帮扶措施,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惠及农村群众。通过减轻农村居民在养老、医疗等公共服务方面的支出压力,提高居民消费意愿与消费能力。
附:样本分布情况
本次调查共回收1002份有效样本。从地域分布来看,涉及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从性别来看,男性占比54.39%,女性占比45.61%。从年龄来看,18-29岁最多占比39.12%。从学历来看,本科及以上占比64.28%,大专及以下占比35.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