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ink tank view
——
生态文明建设,是统筹人与社会和谐发展、促进经济提质转型的重要战略部署,已成为提升国民身体健康、改变居民生活方式的重要民生举措,在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过程中,起到了激发绿色低碳的新经济形式和新生活潮流的作用。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森林草原资源的生态保护和开发利用成为不可或缺的题中之义,且随着林长制的实施而受到越来越高的重视。
森林康养是为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有效可持续利用森林资源,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推行“健康中国”和“乡村振兴”战略,顺应新时代经济和社会需求的新型经济和健康生活发展趋势。民生智库通过森林康养概念溯源,梳理我国指导森林康养发展的政策文件,探寻森林康养广阔的发展前景。
一、森林康养概念溯源
森林康养的概念和实践起源于十九世纪的西方发达国家,最初产生于疾病的预防治疗以及心理健康研究方面,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之后的产物。如,德国是最早开始进行森林疗养实践的国家,早在十九世纪四五十年代,就建立了第一个森林浴基地,并开创了“克奈普疗法”,成为世界上最早将森林生态环境与康复治疗相联结的系统疗法。因起步较早,目前,德国、美国、日本等国家的森林康养政策完善度、产业发展程度和市场成熟度都已较高,值得学习和借鉴。
本世纪初,因生态环境问题频发,生态文明建设提上日程,人民身心健康问题凸显,我国逐渐发现并开始构建森林资源与经济、社会之间的关联。2012年,北京率先引入森林康养的概念,随后,这一概念开始在全国其他地区推广。如,浙江、福建、贵州、江西、河南等多个省市相继印发森林康养产业发展规划、实施意见等文件,推动森林康养产业发展和设施建设。现在,森林康养日渐受到地方政府的重视和大众的关注,并一度成为2021年“两会”期间代表委员的热议话题。相关部门开始探索适宜途径,学界进行学术交流和成立相关协会,国内首批森林康养师已诞生,民间康养产业与市场也在摸索发展中。
二、森林康养的概念界定
2019年3月,由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民政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发布的《关于促进森林康养产业发展的意见》(林改发〔2019〕20号),将森林康养界定为“以森林生态环境为基础,以促进大众健康为目的,利用森林生态资源、景观资源、食药资源和文化资源并与医学、养生学有机融合,开展保健养生、康复疗养、健康养老的服务活动。”
2021年11月,由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颁布的《全国林下经济发展指南(2021—2030年)》(林改发〔2021〕108号)中,进一步明确了森林康养的释义。森林康养即:以森林景观和森林环境为背景,以森林食品、生态文化等为主要资源和依托,配备相应的养生休闲及医疗、康体服务设施,开展以修身养心、调适机能、延缓衰老为目的的森林游憩、度假、疗养、保健、健身、养老等活动的统称。
由此可见,森林康养是健康的产业、旅游的产业、娱乐的产业,又是绿色的产业、美丽的产业,既具有经济实用功能,又具有文化熏陶功能,其内涵和外延都可谓丰富多彩,能够产生“森林康养+”的产业集群效应。
三、我国森林康养的政策盘点
自2016年起,国家先后出台一系列政策文件,或涉及森林康养,或作为专门指导森林康养发展的行业标准。其中,2019年3月发布的《关于促进森林康养产业发展的意见》可以说是指导性文件。2020年至2021年,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联合民政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等相关部门和单位,已连续发布了两批国家森林康养基地名单。
《关于促进森林康养产业发展的意见》(林改发〔2019〕20号)中指出,“发展森林康养产业,是科学、合理利用林草资源,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有效途径,是实施健康中国战略、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措施,是林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必然要求,是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战略选择,意义十分重大。”
图1:“森林康养”相关政策文件盘点(2016-2021年)
四、我国森林康养的发展前景
森林康养从诞生起就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2016年5月由国家林业局印发的《林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到,要“大力推进森林体验和康养,发展集旅游、医疗、康养、教育、文化、扶贫于一体的林业综合服务业,强调重点发展森旅游林休闲康养产业。康养旅游是旅游与健康养生融合发展的新业态,森林康养作为我国乡村旅游和休闲农业发展的一片蓝海,正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近年来,国家和地方对森林康养的重视度越来越高,政策支持越来越完善,市场的培育也越来越成熟,消费需求越来越被激发。在《关于促进森林康养产业发展的意见》中,已明确规划出森林康养的发展目标,“到2022年,建成基础设施基本完善、产业布局较为合理的区域性森林康养服务体系,建设国家森林康养基地300处,建立森林康养骨干人才队伍。到2035年,建成覆盖全国的森林康养服务体系,建设国家森林康养基地1200处,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森林康养专业人才队伍。到2050年,森林康养服务体系更加健全,森林康养理念深入人心,人民群众享有更加充分的森林康养服务。”由此可见,未来二三十年中,森林康养大有可为。
在林草资源保护的前提下,森林康养可以将文化教育、休闲旅游、卫生医疗、娱乐体育、特色食品、养老等多个产业或功能相结合,形成“森林康养+”主题系列,拓展多样化、多元化、跨行业、集群性、规模化的经济发展方式和生活模式,满足不同受众的需求,促进中国经济第三产业发展,带动乡村旅游副业,增加就业机会。
图2:“森林康养+”未来发展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