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库观点

​​​Think tank view

——

民生智库 | 从林长制到“林长治”的实践意义探析
来源: | 作者:园林绿化研究中心 | 发布时间: 2022-05-25 | 494 次浏览 | 分享到:
林长制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抓手,也是探索森林资源保护与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

2020年9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第75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的讲话宣布:中国将力争2030年前达到二氧化碳排放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实现双碳目标最为绿色环保的措施就是植树造林,并在现有森林资源基础上提质增量。

林长制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抓手,也是探索森林资源保护与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是从基层的实践总结提升的,其生命力在于创新,在于实践,在于解决广大人民群众对良好生态环境的关切和需要。

实施林长制,就是要通过制度创新,调动“一把手”的积极性,通过关键少数,带动绝大多数,从而解决林业发展难题,最终构建起我国林业资源保护长效发展机制,实现森林资源的“长治”。

创新林业问题解决方式,激发“林长治”高质发展动能

以林长制改革激发高质量发展动能,较好解决了林业生态建设缺抓手、林业产业发展缺支撑、林业体制改革缺活力等问题,森林质量和林业效益得到全面提升。以林长制改革为总牵引,大力开展林业增绿增效和国土绿化提升行动,实现网格化护绿、项目化增绿、信息化管绿、产业化用绿、市场化活绿。

将林长制改革与乡村振兴、生态脱贫、美丽乡村建设等有机融合,纵深推进林业系统改革。以深化新一轮林长制改革为总抓手,全面加强林业生态保护管理,科学推进国土绿化美化,做大做强绿色富民产业,打造林长制改革示范区先行区。严格控制林木采伐限额,加强应急处置和联防联控,依法严厉打击破坏林业资源行为,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和森林康养产业。

打造林业发展协同模式,构建“林长治”系统发展体系

林长制改革形成了各级党委政府和成员单位共同组织、共同推进林业生态建设的完整体系。以地级市为例,市林长办建立周分析调度、月督查推进、年度考核、提示单等制度,县乡两级总林长牵头开展林长制改革专项督察,有力推动了林长制改革工作落到实处。

真抓实干是林长制改革要突出的工作重点,聚焦“长”和“制”两个关键,建立健全年度目标管理考核、日常督查督办、部门协同联动、工作信息通报等机制,把压实责任作为推深做实林长制改革的关键抓手,实行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失职问责,现责任链条始终紧绷、追责体系不断健全、绩效评价贯穿全程。

重视林草资源保护基础建设,建立“林长治”可持续发展机制

随着林长制全域覆盖,将加强林草部门基层基础建设,实现山有人管、林有人造、树有人护、责有人担,从根本上解决保护发展林草资源力度不够、责任不实等不可持续的问题,让守住自然生态安全边界更有保障。全面推行林长制,是生态文明领域的一项重大制度创新,筑牢自然生态安全根基,着力解决生态保护修复问题,聚集资源和力量推进林草事业发展,确保林草资源保护发展更有力度、更高质量。

森林和草原是最为重要的生态系统,对维护国家生态安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具有基础性、战略性作用。因此,森林和草原资源的保护,也是建设美丽中国,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理念的重要战略之一。因此,林长制的建立和探索意义非凡,自2022年6月全面建立林长制后,如何充分发挥这一制度优势,以达到保护森林资源并实现“林长治”的最终目的,实现美丽和谐中国建设,仍是任重而道远。


点击返回“智库观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