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ink tank view
——
近年来随着平台经济的快速发展,网约配送员、网约车驾驶员、网约货车司机、互联网营销师等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数量大幅增加。然而由于平台的用工形式和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就业方式相对灵活,大量新就业形态劳动者难以与企业直接确认劳动关系,难以简单纳入现行劳动法律调整。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劳动保障权益问题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完善灵活就业社会保障政策,开展新就业形态职业伤害保障试点,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保障权益打下强针剂。
早在去年7月,人社部等八部门联合印发《关于维护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保障权益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支持和规范发展新就业形态,切实维护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保障权益,促进平台经济规范健康持续发展。为深入贯彻落实《指导意见》,各地也相继印发了维护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保障权益的政策文件。本文梳理了北京、上海、天津、江苏、浙江等十省市印发的新就业形态政策文件发现,界定劳动关系、完善社会保障、开展职业伤害保障试点这三个方面是各省市关注的要点,在各地的政策文件中均做出了具体规定:
一、厘清劳动关系,分门别类夯实企业用工责任
各地印发的政策文件均对用工企业与劳动者之间的劳动关系界定做了定义,目的是通过界定不同类型的劳动关系,明确相关企业的用工责任。从而规避因劳动关系不明晰,造成的用工责任无法确认,劳动者合法权益受侵害等问题。
分析对比十省市的政策文件发现,用工形式基本分为符合确立劳动关系情形、不完全符合劳动关系情形、民事关系情形三类,与此三类关系对应,北京市将三种用工关系称为平台单位就业员工、平台网约劳动者、平台个人灵活就业人员。此外,江苏省、安徽省、江西省三省针对近年来社会关注的平台企业将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注册为个体工商户,规避劳动关系和用工责任,侵害劳动者合法权益的行为作出明令禁止的规定。
附表:十省市关于维护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保障的政策文件之劳动关系
序号 | 省市 | 政策特点 | 关于劳动关系界定的政策内容 |
1 | 北京市 上海市 天津市 江苏省 浙江省 陕西省 安徽省 湖南省 辽宁省 江西省 | 三种劳动关系 | 对符合确立劳动关系情形的,企业应当依法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对依法应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而未签订的企业,应依据法律法规进行查处。 对不完全符合确立劳动关系情形但企业对劳动者进行劳动管理的,指导企业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协议,合理确定企业与劳动者的权利义务,并承担维护劳动者劳动保障权益的相应责任。 个人依托平台自主开展经营活动、从事自由职业等,按照民事法律调整双方的权利义务。
|
2 | 江苏省 安徽省 江西省 | 严禁强迫注册为个体工商户的用工关系 | 江苏:企业在招用新业态劳动者时,应当将双方拟建立的法律关系以书面形式告知劳动者并作出明确说明,不得将是否注册为个体工商户作为招用条件。企业诱导或强制网约配送员、外卖送餐员、网约车驾驶员、网约同城货运驾驶员等新业态劳动者注册为个体工商户,与其约定以个体经营者身份完成平台网约工作的,按照本意见要求承担相应责任。 安徽:严格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加强治理拖欠劳动报酬、违法超时加班等突出问题,整治企业诱导或强迫新就业形态劳动者转为个体工商户规避用工主体责任的行为。 江西:严禁平台企业以任何形式诱导或强迫劳动者注册为个体工商户。 |
二、完善社会保险,逐渐完善新业态劳动者的保障问题
各地均要求完善基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相关政策,解决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在就业地参保难的问题,提升社会保险水平,推进应保尽保,切实保障劳动者享受社会保险的权益。
分析对比十省市的政策文件发现,除北京和上海外,其余八省市提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在就业地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不受户籍限制,就业人员可在就业地参加基本养老、基本医疗保险,未参加职工基本养老、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灵活就业人员,也可以按规定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医疗保险。通过“职工+城乡”基本保险体系,逐步解决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社会保险保障问题。
北京、上海这两个特大城市由于户籍制度壁垒短期难以消除,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参保限制仍存在不少难点,但政策文件仍给出了逐步解决问题的办法和方向。其中北京市在《关于促进新就业形态健康发展的若干措施》中强调,逐步完善灵活就业社会保险制度,稳定长期在京实际就业的“平台网约劳动者”和“平台个人灵活就业人员”,可以按规定参加本市职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和失业保险,也可以选择在户籍地参加社会保险。上海市在《关于维护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保障权益的实施意见》中提出,研究积极创造条件逐步放开外省市户籍在本市灵活就业人员参加本市基本养老、基本医疗保险户籍限制的可行性。
附表:十省市关于维护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保障的政策文件之社会保险
序号 | 省市 | 政策特点 | 关于社会保险的政策内容 |
1 | 天津市 江苏省 浙江省 陕西省 安徽省 辽宁省 湖南省 江西省 | 不受户籍限制 | 天津: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在我市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不受户籍限制。 江苏:放开新业态劳动者在就业登记地参加基本养老、基本医疗保险的户籍限制。 浙江:灵活就业人员在就业地参加职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保险,不受户籍限制。 陕西:灵活就业人员可在就业地参加基本养老、基本医疗保险。 安徽:对于不完全符合确立劳动关系情形的,可按照我省政策规定,由劳动者自主选择以灵活就业人员身份在户籍地、就业地或居住地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也可以按规定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医疗保险,做到应保尽保。 辽宁:各地要放开灵活就业人员在就业地参加基本养老、基本医疗保险的户籍限制,个别超大型城市难以一步实现的,要结合本地实际,积极创造条件逐步放开。 湖南:我省境内的灵活就业人员,可以个人身份在省内灵活就业登记地或居住登记地申请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不受户籍限制;灵活就业人员在就业地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不受户籍限制。 江西:落实灵活就业人员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无户籍地限制的规定。 |
2 | 北京市 上海市 | 逐步解决户籍影响 | 北京:逐步完善灵活就业社会保险制度,稳定长期在京实际就业的“平台网约劳动者”和“平台个人灵活就业人员”可按规定参加本市职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和失业保险,也可选择在户籍地参加社会保险。 上海:结合本市实际,研究积极创造条件逐步放开外省市户籍在本市灵活就业人员参加本市基本养老、基本医疗保险户籍限制的可行性。 |
三、开展职业伤害保障试点,探索解决新业态劳动者职业伤害保障问题
各地均提出试点建立职业伤害保障制度,采取政府主导、信息化引领和社会力量承办相结合的方式,建立健全职业伤害保障管理服务规范和运行机制。力争尽早解决外卖骑手、网约车司机等群体遭遇意外事故时,保障不到位的问题。
分析对比十省市的政策文件发现,北京市、上海市、江苏省、陕西省、江西省、辽宁省、湖南省七个省市按照国家部署,以出行、外卖、即时配送、同城货运等行业的平台企业为重点,组织开展平台灵活就业人员职业伤害保障试点,平台企业应当按规定参加。这七个省市还提出鼓励平台企业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购买人身意外、雇主责任等商业保险,防范和化解劳动者职业伤害风险,提升新业态劳动者保障水平。
此外,浙江省、安徽省建立健全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单险种工伤保险制度,着力提高新就业形态劳动者职业伤害保障待遇。江西省从“局部”试点入手,决定在景德镇市开展职业伤害保障试点,探索解决“景漂”等新业态从业人员职业伤害保障问题,于2022年5月1日起正式施行。
附表:十省市关于维护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保障的政策文件之职业伤害保障
序号 | 省市 | 政策特点 | 关于职业伤害险的政策内容 |
1 | 北京市 上海市 江苏省 陕西省 辽宁省 湖南省 江西省 | 以出行、外卖、即时配送、同城货运等行业的平台企业为重点,鼓励企业通过购买商业保险方式,提升劳动者保障水平 | 北京市:按照国家部署,以出行、外卖、即时配送、同城货运等行业的平台企业为重点,建立职业伤害保障制度,保障遭受职业伤害的“平台网约劳动者”获得医疗救治和经济补偿。鼓励平台企业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购买人身意外、雇主责任等商业保险。 上海市:以社会关注度较大、职业伤害风险较高的出行、外卖、即时配送、同城货运行业的平台企业为重点,积极开展本市平台灵活就业人员职业伤害保障试点工作,平台企业应按规定参加。鼓励平台企业通过参加职工互助专享保障、通过购买人身意外、雇主责任等商业保险,提升平台灵活就业人员保障水平。 江苏省:按照国家部署,开展我省平台灵活就业人员职业伤害保障试点,组织出行、外卖、即时配送、同城货运等行业的平台企业按规定为新业态劳动者参加平台灵活就业人员职业伤害保障,缴纳职业伤害保障费。鼓励企业通过购买与基本医疗保险相衔接的商业补充医疗保险、人身意外、雇主责任等商业保险,提升新业态劳动者保障水平。 陕西省:以出行、外卖、快递、即时配送、同城货运等行业的平台企业为重点,组织开展平台灵活就业人员职业伤害保障试点,平台企业应当按规定参加。鼓励平台企业通过购买人身意外、雇主责任等商业保险,提升平台灵活就业人员保障水平。 辽宁省:强化职业伤害保障,以出行、外卖、即时配送、同城货运等行业的平台企业为重点,组织开展平台灵活就业人员职业伤害保障试点,平台企业应当按规定参加。鼓励平台企业通过购买人身意外、雇主责任等商业保险,提升平台灵活就业人员保障水平。 湖南省:按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统一部署,组织开展以出行、外卖、即时配送、同城货运等行业的平台企业为重点的平台灵活就业人员职业伤害保障试点。鼓励平台企业通过购买人身意外伤害险、雇主责任险等商业保险,提升平台灵活就业人员保障水平。 江西省:按照国家统一部署,以出行、外卖、即时配送、同城货运等行业的平台企业为重点,适时开展平台灵活就业人员职业伤害保障试点。鼓励企业通过购买人身意外险、雇主责任险等商业保险,提升灵活就业人员保障水平。 |
2 | 浙江省 安徽省 | 推进或探索建立新就业形态单险种参加工伤保险制度 | 浙江省:推进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职业伤害保障工作,平台企业按照《浙江省数字经济促进条例》规定为劳动者单险种参加工伤保险。 安徽省:探索建立新就业形态单险种参加工伤保险制度,适时开展平台灵活就业人员职业伤害保障试点,平台企业应当按规定参加,提升新就业形态劳动者保障水平。 |
3 | 江西省 | 已有开展保障试点的具体方案 | 支持景德镇开展职业伤害保障试点,解决“景漂”等灵活就业人员职业伤害保障问题;支持赣州开展补充工伤保险试点,解决新经济环境下特定从业人员工伤保障问题;对用工灵活、流动性大的基层快递网点,可由用人单位或平台企业按照上一年度全省全口径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的1%计算缴纳工伤保险费,优先参加工伤保险(国家有新规定的,从其规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