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ink tank view
——
体育产业是指为社会提供体育产品的同一类经济活动的集合以及同类经济部门的总和,其中体育产品包括体育用品与体育服务两个部分,经济部门在我国现阶段不仅包括企业,还包括各种从事经营性活动的其它机构(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家庭或个人)。体育产业可以从产业体系、产业主体、产业布局和产业环境四个角度去观察,每个角度的参照系是不同的,但他们所指向的均是体育产业的全部或部分内容。
一、产业体系
产业体系是指体育产业的细分行业构成,细分行业之间的关系与结构,每个细分行业包括的环节。比如竞赛表演业属于体育产业的细分行业,竞赛表演业和其他细分行业如休闲健身等共同构成了体育产业的细分行业;比如每个体育产业行业都包括赛事推广、活动策划、体育赛事版权和转播权市场化等多个环节和上下游等产业环节。
以上海市为例,上海在产业体系构建方面着力“突出区域特色,培育体育产业优势产业链”,明确以健身休闲业和竞赛表演业为引领,以体育智能制造业为亮点,以场馆运营、体育培训、体育中介、体育传媒等业态为支撑,构建了具有上海城市特点的现代体育产业体系。
二、产业主体
产业主体是指体育产业的各参与方,市场化改革是体育产业发展的基本方向,因此,体育产业主体即体育市场主体。体育市场是一个体系,是各类子市场组成的有机联系的整体,比如商品和服务市场、生产要素市场(资本市场、劳动力市场、技术市场);其中,商品和服务市场的供需双方最有代表性,供给方最主要的代表是企业,需求方最主要的代表是消费者。
以上海市为例,上海在产业主体发展方面关注“供给和消费两手抓,同步推进培养多元市场主体和扩大体育消费”,以企业作为体育产业发展主体,形成“顶天立地”的大企业和“铺天盖地”的中小企业良性互动的体育产业生态,在扩大市民体育消费方面,通过优化体育消费市场环境、营造消费场景、举办促销活动来扩大消费人群。
三、产业布局
产业布局既包括体育产业各部门、各要素、各链条在空间上的分布态势,也包括各部门、各要素、各链条的相互组合形式。对于前者,比如产业聚集区、设施场地的空间规划,对于后者,比如平台打造(体育产权交易平台、体育赛事资源平台、体育服务平台)、载体建设(体育服务综合体、体育消费综合体、都市运动中心)。
以上海市为例,上海市打造“一核两带多点”的空间布局,注重功能平台、载体建设,以中心城为核心打造体育资源配置功能;以黄浦江与苏州河及滨江、沿河区域为轴线打造富含本土体育文化底蕴的“水上运动”特色“大体育”空间体系;着力构建完善体育设施和体育功能区的整体布局,打造一批体育产业园区、基地等特色集聚区。打造体育产权交易平台、体育赛事资源平台、智慧体育服务平台,发挥体育产业示范基地、体育综合体节点载体作用。
四、产业环境
产业环境主要包括政策供给和营商服务两个方面,其中,政策供给又进一步细分为体育市场政策和体育产业政策。体育市场政策是保障市场正常运转的支撑政策,比如体育市场的法律法规、准入制度、投资审批制度;产业政策则是促进、引导、鼓励市场可持续发展的政策,比如财政税收政策、土地政策、人才政策。而营商服务则包括体育管理职能改革、服务水平提升、监管水平加强、行业管理水平提升、体育产业统计等方面。
以上海市为例,上海市从顶层设计、配套政策、营商环境等多层次优化产业环境。政策供给方面构建“1+X”体育产业政策体系,先后制定了《上海市体育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上海市体育产业布局规划》、《关于加快本市体育产业创新发展的若干意见》、《上海市体育产业发展实施方案(2016-2020年)》等政策文件,将体育产业促进上升至地方性法规。制定了配套的产业政策,比如《体育赛事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体育赛事产业发展实施方案》、《足球改革发展意见》、《校园足球发展规划》。构建起完整政策体系,并在制度、法规上落实保障。
营商服务方面,加大政策供给、深化“放管服”、落实资金支持多管齐下。加快制定配套产业政策,对于新兴市场,填补政策空白,对于重点市场,促进公平有序竞争;构建现代体育管理大格局、提升政府服务体育企业水平、提高体育行业管理水平;统筹市级体育发展专项资金,形成“专项资金+投资基金+购买服务”的财政综合支持体系,注重补好统计体系、专项资金、绩效考核等产业发展基础性构件的“短板”,建立体育企业、体育项目数据库并定期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