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ink tank view
——
雄安新区是一座承载“千年大计、国家大事”重托的未来之城。按照规划,到2029年雄安新区将建成常住人口500万人以上的大城市。在雄安新区规划建设过程中,需要统筹考虑城市未来农产品保障、城乡融合问题。都市现代农业是雄安新区鲜活安全农产品供给的基础保障,是雄安建设生态城市的重要组成,是雄安和谐宜居新城区的基础支撑。因此,要把都市现代农业发展纳入雄安新区规划建设体系,同步谋划、同步建设,建设与雄安功能定位相一致、与二三产业发展相融合、与京津冀协同发展相衔接的都市现代农业,对于雄安新区打造高质量发展的全国样板、绿色生态宜居新城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今日推出《对雄安新区都市现代农业发展的思考(上篇)》。
一、雄安发展都市农业的意义
(一)都市农业是雄安新区建设世界级生态城市的重要构成。
城乡融合、“社会-经济-自然”为一体、人与自然和谐统一是未来城市的发展模式。都市农业是未来城市“生态基础设施”和旨在“回归自然”生活方式的重要载体。与传统绿化相比,都市农业在保障城市鲜活农产品供应、构建城市生态肌理、提供休闲空间、促进文化传承及创造就业机会等领域发挥重要功能。
(二)都市农业是雄安新区提高鲜活农产品自给率的重要保障。
提高鲜活农产品自给率对于增强城市应对突发灾害的能力、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具有重要意义。自1988年始,我国建立了“菜篮子”市长负责制,把城市“菜篮子”产品生产能力作为城市发展的重要考核指标。2017年,国办印发《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菜篮子”市长负责制考核办法的通知》,建立了“菜篮子”市长负责制常态化考核机制。
提高城市农产品自给能力也是世界城市建设的新潮流。新加坡15%的鲜活农产品由城市的屋顶农业、垂直农业和工厂化农业解决。布鲁塞尔计划到2035年将城市和城郊农业生产的生鲜蔬菜和水果提高到消费量的35%。古巴都市农业所生产的蔬菜、非柑橘类水果已占国家总产量比重58%和39%。发展都市农业,是雄安新区压实“菜篮子”市长负责制的要求,也是建设未来之城的题中之义。
(三)发展现代都市农业是雄安新区建设国际一流绿色、现代、智慧城市的战略需要。
把都市农业发展纳入雄安新区建设体系统筹谋划、同步推进,着力提高雄安新区“菜篮子”产品自给能力,有利于保障优质鲜活农产品安全供给;雄安新区作为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集中承载地,积极吸引北京农业科技资源集聚,集中开展都市农业新技术、新模式的研发、集成和示范,有利于推动我国都市农业技术的创新;探索生态城市建设新模式,发展镶嵌式农业、屋顶农业、市民农园等新业态,让田园成为城市生态肌理的有机组成部分,有利于构建宜居、宜业、宜游、宜养、宜学的“五宜”社区,打造更加生态、更具效益、更可持续的城市生态系统;都市农业是连通城乡的桥梁,搭建了城乡科技、资本、信息、商品等流通平台,有利于实现城乡融合发展,推动雄安率先实现乡村振兴。发展都市农业,有利于推动雄安新区实现更高水平建设、更可持续发展,打造贯彻新发展理念的世界级生态城市。
二、雄安都市农业发展思路
雄安新区都市农业发展需要紧紧围绕服务城市发展的目标,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从农业生态、生活、生产、示范四大功能着手,将都市现代农业打造成雄安新区城市生态、经济和人民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
坚持高点定位、创新发展。要把农业科技发展作为推动雄安都市现代农业发展的第一动力,积极吸纳和集聚创新要素资源,建设国际一流的农业科技创新中心,加快在都市农业领域的技术研发、集成和成果转化,发展智慧农业,推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与都市农业跨界融合,布局一批代表国内先进技术装备水平的设施农业园区、垂直农场、植物工厂等,打造全国农业科技创新的引领区。
坚持城乡一体,协调发展。健全完善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坚持依城发展、为城服务,推进都市农业与高水平社会现代化城市建设融为一体,统筹农业生产布局与小城镇建设,引导城市资金、人才、技术等现代经济要素向农村流动,推动农业生产向园区集中,现代物流、电商、农产品加工等向小城镇集中,实现工业与农业融合、企业与农民携手、城市与乡村联动,以都市农业为支撑,打造全国城乡一体化示范区。
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推动都市农业与城市生态体系的有机融合,将都市农业发展与生态修复、环境保护和城市绿化结合起来,探索利用城市绿地、屋顶、阳台等发展镶嵌式农业、屋顶农业,塑造可食可观可赏的城市田园肌理。发展节水农业、生态农业和循环农业,推行高效生态循环的种养结合模式,发展节水、高效的工厂化农业、植物工厂等农业高新业态。
坚持引领河北,开放发展。发挥雄安新区的科技、资本、人才、信息优势,发展农业科技示范、农产品精深加工、农产品流通、现代种业等业态,通过种子种苗、资本、技术、产业输出,带动周边县市农业发展,形成多层次、开放互补型的域内外产业结构。发挥雄安科技、市场等优势,利用河北其他地区广阔发展空间,推进产业、市场、科技、生态协同发展,推动生产要素合理流动与资源高效利用,为区域一体化发展提供基础支撑。
坚持全民参与,共享发展。创新都市农业经营管理体制,探索以认租、认养、认种等方式让市民参与城市农业生产过程。丰富都市现代农业发展内涵,让农业不仅为从业农民增收服务,也为市民需求服务,围绕城市宜居和精神文化需求,统筹城乡,延伸农业服务面,让农业进城,让市民下乡,共享都市现代农业发展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