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ink tank BOOKS
——
导读: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调查研究工作,习近平总书记作出“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传家宝,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基本功”的深刻论断,多次强调以深化调查研究推动解决发展难题。为了更全面理解社会科学研究方法、更深层次思考社会现象,民生智库秉承“为社会思考、为国家献策、为人民发声”使命,积极发挥自身专业优势,集中思想智慧,编纂新书《社会调查与评价》。新书已由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为更好地交流探讨,现摘取书中精选内容陆续推出。今日分享《公共服务调查与评价之交通出行(二)》。
关键词:交通出行、调查评价、解决思路、主要成果
交通是兴国之要、强国之基,是经济的脉络和文明的纽带。交通出行调查与评价通过调查获取数据信息,识别交通特征,发现交通发展存在的问题,为交通规划、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交通控制与管理、交通安全、交通环境保护等提供可靠的数据和决策支撑。随着科技不断进步,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交通出行调查评价将更加精细化、智能化,为构建安全、高效、绿色的现代交通体系提供有力保障。
一、交通出行调查评价重难点分析
(一)业务领域重难点
1.保障体制难题
交通调查工作往往依赖于规划和设计项目开展,缺乏明确的政策与法规来规范交通调查工作的责任主体、资金来源和执行标准,使调查工作在开展过程中面临诸多不确定性。由于调查经费和时间周期不稳定,影响交通调查工作连续性。
2.标准规范难题
数据统计口径的统一:城市间调查数据统计口径及边界条件不统一,影响数据的可比性和分析结果的准确性。
技术标准的制定:在交通调查领域,技术标准制定和修订往往滞后于技术发展的步伐,导致一些先进的调查技术和方法无法及时得到推广和应用,影响了调查工作的效率和准确性。
3.调查技术难题
各城市交通调查的技术水平差异大,造成调查质量保障困难。调查方案设计缺乏统一设计标准,影响数据收集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同时,缺乏统一的调查质量评估和控制标准,致使调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难以保障。数据分析方法的不科学也加剧了问题,致使即使数据准确也难以得出正确结论。
4.数据应用难题
数据应用局限,交通调查基础数据主要应用于规划与设计项目,数据价值未能得到充分挖掘和利用。数据延续与积累不足,大多城市交通调查缺乏长期性和连续性调查,数据难以形成有效延续和积累。规律解析与拓展研究薄弱,受限于数据的局限性,对于交通规律解析和拓展研究不足。成果呈现形式单一,多数城市的交通调查成果主要以调查报告的形式呈现,缺乏直观性和易读性,不便于公众和相关决策部门的理解和应用。部分城市形成城市交通发展年报制度,由于各城市在年报编制过程中可能存在方法、标准、指标体系等方面的差异,导致年报数据的可比性和一致性受到一定影响。部分城市在交通调查信息平台建设滞后,无法实现对交通调查数据的集中存储、管理和分析。缺乏统一的信息平台和数据共享机制,不同城市之间的交通调查数据交流也受到限制。
(二)工作推进重难点
1.调查涉及部门多
交通出行调查可能涉及公路、水运、航空、铁路、城市规划、环保等多个部门,缺乏跨部门的协调机制和规范流程,导致各部门之间沟通不畅、决策不协调,影响调查工作的进展和效果。
2.跨地区协调难度大
如果调查工作跨越不同地区,涉及不同地方的协调合作,可能会面临各地政策法规不一致、数据标准不同等问题。
3.数据孤岛现象使共享困难
不同部门、不同单位之间数据共享的技术标准、数据格式、数据安全等方面存在一定难度,难以实现信息共享和整合。
(三)第三方调查重难点
1.调查对象担忧隐私泄露易导致调查数据不理想
例如在停车设施信息报送调查过程中,车位出租出售情况中需要报送车牌号、居住地址等信息,调查对象担忧信息安全及隐私泄露。交通出行调查涉及受访居民家庭收入、居住条件、拥有的交通工具类型与数量等,一些防范意识高的居民担心个人信息泄露,比较抗拒调查。
2.对调查人员专业性和稳定性要求高
调查项目要求调查人员对指标和评价方法深入理解并应用,常常出现调查初期存在调查员对指标理解不准确以及疏忽填错信息,增加了调查工作量和数据统计分析的难度。例如共享单车服务质量第三方现场调查评估服务是持续性的调查项目,每个月均需开展考核工作,需要长期稳定的人员参与本项目的执行,才能确保执行的效率和质量。该项目执行工作均为外业,一年四季,严寒酷暑,风雨无阻,都需要外出检查评估,需要调查员具备吃苦耐劳、持之以恒的精神。
(四)解决思路
在解决交通出行调查中的重难点问题方面,可以采取以下综合对策:
建立健全保障体制。建立交通调查常态化机制,国家层面政策支持、财政保障。建立并实施数据更新机制,定期对基础数据进行更新和修订,确保数据的持续性和时效性。
规范标准统一。制定统一的城市间交通调查数据统计标准和口径,提高数据的可比性和准确性。加强城市间交流与合作,分享调查经验和数据,促进标准的一致性和规范化。
提升调查技术水平。设立统一的调查方案设计标准,提高调查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建立统一的调查质量评估体系,确保调查数据的质量和真实性。第三方调查公司同时加强员工培训与考核工作,提升员工能力素养。
加强数据应用与共享。建立交通出行信息平台,促进交通调查数据与其他城市数据信息系统的共享与交流。推动数据应用深度化,利用交通调查数据开展更深入的规律解析和研究,促进城市交通特征指标发布体系的建立和发展。
政府部门加大宣传力度。对于即将开展的交通出行调查与评价工作,政府部门可以多渠道宣传,如新闻媒体、社交媒体、官方网站、户外广告等,覆盖更广泛的受众群体。组织相关主题的宣传活动,如交通安全知识讲座、出行调查解读会等,吸引公众参与并增加宣传效果,提高公众对交通出行调查与评价工作的关注度和参与度。
二、交通出行调查评价的主要成果
(一)前期成果
1.调查指标体系
调查指标体系为交通出行调查提供明确的方向和框架。如交通运输部发布《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标准》(见表2-2),对县级行政区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发展水平进行评价,并以县级评价为基础,加权评价省级行政区总体发展水平。
2.调查问卷
设计科学合理的调查问卷是一个系统而细致的过程,需要明确调查目的和对象、设计合理的问卷结构和内容、测试和修改问卷、确保问卷的合理性和科学性。问卷长度不宜过长,作答时间一般不超过 15分钟,以免受访者疲劳或厌烦。问卷难度应适中,不宜超过受访者的平均水平,通过遵循这些步骤和注意事项,可以设计出更加有效和可靠的调查问卷。以“共享单车管理与服务质量调查问卷”为例:
(二)过程成果
1.问卷调查数据及原始文件
调查过程中产生的所有原始记录和文档,包括问卷设计稿、问卷发放记录、问卷回收记录、访谈记录等。记录调查过程的每一个环节和细节,对于确保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至关重要。
2.项目进度表
项目进度表用于跟踪和管理项目各个阶段完成情况和时间安排,见表2-3。
3.佐证资料
调查评价的佐证材料是确保调查准确性和可信度的关键,包括书面文件、图片视频、统计数据及专家意见等。这些材料不仅增强了调查的可信度,还支持了主要论点,使结论更具说服力。在使用时,需确保材料的真实性、相关性、完整性和时效性,并遵守保密规定,以提供全面、可靠的调查支持。
(三)终期成果
1.调查数据库
根据指标数据采集结果,出具完整的清晰无逻辑错误的基础数据库,为以后进行广泛分析建立基础。交通相关数据库名称如表 2-4所示。
2.调查评价报告
调查评价报告在提供可靠信息、揭示问题本质、辅助决策制定和推动工作改进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其内容涵盖了调查背景、方法、结果、评价和建议等多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