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ink tank Report
——
继2022年联合开展农村消费情况问卷调查后,民生智库再度携手半月谈于2023年2月对城乡消费满意度进行了调研。半月谈内部版以《“买买买”:“数”读国人消费新选项》为题,发布了研究成果。为更好地交流探讨城乡消费问题,现将《2023城乡消费满意度调研报告》发布。今日推出报告上篇。
关键词:城乡居民、消费态度、消费行为
在自然科学领域,流变是指在外力作用下,物体的变形和流动。在社会科学领域,流变是指事物在社会环境中发生性质、表征上的发展变化。2023年,经过3年疫情冲击,城乡居民的消费态度和行为将发生什么变化?居民消费领域的新趋势是什么?老百姓在消费方面的盼与愿又是什么?2023年2月以来,民生智库联合半月谈开展了“2023年度城乡消费满意度调查”,在全国收集1700余份有效问卷,通过数据透视居民消费的“流变学”。以下是调查主要发现:
一、消费趋势与特点
(一)家庭结构越简单越偏爱网购
单身和两口之家更青睐线上购物。本次调查发现,44.0%的城乡居民日常购物以线上渠道为主,41.3%的居民线上线下并重,仅有14.7%的居民明确表示以线下为主。数据显示,家庭结构越简单,选择线上消费的倾向越显著。
图左:居民线上线下消费倾向 图右:家庭结构与网购情况
(二)无关“升级降级”,“少而精”消费成主流
消费购买回归刚需,消费决策质量为王。本次调查发现,在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持续增加、居民储蓄意愿强烈的情况下,城乡居民的消费观念集中表现为“多存钱只购买必需品、精挑细选看性价比、关注品质少买点买好的”。消费决策最看重质量,其次是价格。与网络直播带货、电商平台购物节时“剁手”消费相比,居民的消费决策心理呈现理性、审慎的特点。
图左:居民消费观念 图右:影响居民消费决策的因素
看重规范标识、正规渠道和品牌信誉,终端消费更趋理性。在消费者规避风险层面,关注生产日期和保质期(77.3%),选择正规购物渠道(64.2%),注重厂家或商家的信誉(即资质、品牌,57.1%),注意食品添加剂标注情况(36.5%)等,成为居民追求消费安全的自觉行动。
图:居民为避免消费安全问题可能采取的行动
(三)家庭结构、性别、年龄分化消费选择
消费观念个性彰显,愿为个人爱好买单。新消费时代,收入的跃升和丰富的供给,助推消费者形成多元个性的消费观念。调查中,24.3%的居民选择了“关注个性,愿为自己的钟爱买单”的消费观念。在消费决策的影响因素中,20.7%的居民表示愿为“个人喜好”买单。
家庭结构不同,消费重点不同。其中单身人群未来更愿在衣着服饰(38.1%)和文化娱乐旅游(35.6%)增加消费支出;两口之家有38.8%的受访者表示会在居住、房屋维修方面增加消费支出;两代家庭在教育培训学习方面(33.7%)比其他类型家庭的支出预期更高;三代及以上家庭受访者里则有47.2%的人未来在育儿费用上增加消费支出。调查同时发现,各年龄段消费预期支出领域差异较大,年轻人更倾向衣着和文娱,中年人更关注教育和住房,老年人更关注医疗保健。
图:年龄对消费支出预期的影响
男性更为关注住房和交通工具,女性更为关注教育和生活品质。不同性别消费需求有共性,有差异。其中男性预期增加的前五消费支出是居住和住房维修(32.9%)、交通工具(30.1%)、文化娱乐旅游(28.6%)、衣着服饰(25.9%)、教育培训学习(23.7%),女性则是教育培训学习(36.5%)、日用品化妆品(34.3%)、衣着服饰(33.3%)、文化娱乐旅游(31.1%)和居住(27.5%)。
图左:男性2023年消费支出预期 图右:女性2023年消费支出预期
60后和95后个性化消费意愿更强。调查显示,平均有12.4%的居民预期将在个人兴趣爱好上增加消费,其中年龄在18-29周岁、50-59周岁、60岁及以上群体的意愿在平均值以上,表明60年代出生和95年后出生的群体个性化消费意愿更强。
究其原因,1995-2010年出生的消费者成长环境相对优越,家庭资源独享、物质资源丰富、生长于数字互联网时代见多识广,对兴趣爱好培养拥有更多的选择,形成了内外兼修、乐于尝鲜、强调个性等消费价值观。而我国即将退休的居民和低龄老人群体相对受教育程度更高,收入不低,正逢“有钱有点闲”,个人兴趣爱好消费意愿不低。或将成为消费升级与个性化消费的新兴力量。
图:不同年龄段居民对个人兴趣爱好的消费意愿
(四)满足“爱美爱玩”需求的消费或最先复苏
自身学习成长仍是居民预期热点刚需。经历了3年疫情,居民面临的就业和自我发展压力增加,无论是对自身还是子女的教育培训都更为重视。本次调查发现,居民预期增加的消费支出首选是教育培训学习(31.0%)。其中40-49岁和30-39岁年龄段对教育培训学习需求更为强烈,分别有37.5%、32.2%的居民表示在新的一年将增加自身或者子女的教育培训学习支出。
值得关注的是,农村居民(35.2%)选择增加教育培训学习的比例高于城市主城区居民(29.7%),“知识改变命运”,教育学习培训对于农村居民具有更大的吸引力和现实作用。
图:居民2023年预计增加的消费支出门类
“爱美爱玩”天性释放,衣着服饰和文娱旅游或最快复苏。在疫情平稳后,居民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迫切需要得到释放,衣着服饰(30.2%)和文娱旅游(30.1%)成为居民预期增加的第二、第三消费支出选项。
尤其是女性消费者,34.3%的居民预期增加日用品、化妆品的支出,与媒体报道“解除室内戴口罩义务后,化妆品流通业界刮起了‘暖风’”的变化一致;33.3%的居民预期增加衣着服饰。“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世界这么大,我想去看看”,衣着服饰和文娱旅游的消费反弹值得期待。
住房、交通工具、日常用品的消费升级仍是居民的美好期待。房屋维修(29.8%)、日常生活用品(29.6%)、交通工具(25.0%)、育儿费用(24.1%)也是居民预计2023年将增加消费支出的热点领域。
(五)中老年人医疗健康消费支出将显著提升
新冠“乙类乙管”后,医疗健康仍是居民预期消费热点。3年疫情,居民对健康问题和医疗服务的关注度前所未有,有媒体称新冠是一场心理“海啸”,一段时间内人们心中的担忧和恐惧或将难以消除。
数据显示,17.3%的受访者预期2023年将在医疗保健方面增加消费支出。老年居民对医疗保健的需求更为强烈,调查显示50-59周岁和60周岁及以上两个年龄段的受访者,分别有33.9%和30%预计增加医疗健康的消费支出,明显高出平均水平(17.3%)。
图:各年龄段居民2023年预计增加的医疗健康消费支出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