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ink tank view
——
水的命脉在山,山的命脉在土,土的命脉在林和草,林和草构建稳定的生态系统,即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在35亿年前,地球在形成之初地质活动产生了大量的CO2,由此形成的温室效应很好地保护了地球,留住了来自太阳的能量。直到蓝藻的出现,通过光合作用将CO2转化为O2从而固定了超量的碳,并以煤、石油、天然气、页岩气、页岩油等形式储存在地壳中。当人类进入工业时代,为维持经济的高速发展和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不断地砍伐森林开采能源,对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产生不可逆的影响。
一、从0到1
森林群落的原生演替有两种极端类型:一个是旱生,另一个是水生。
1、旱生演替:是从岩石表面开始,最先出场的是地衣植物,其分泌的有机酸使岩石表面变得疏松,积累了少量的有机质,这为苔藓植物的生长奠定了一定基础,其生长累积了更多的腐殖质为土壤的发育和形成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一些耐旱的植物开始侵入,对环境的改造更加剧烈,草本植物发展到一定程度便形成高草灌木群落,最后演替形成顶级森林群落。
2、水生演替:在水深5-7米的湖底,大型的漂浮植物开始生长,其死亡残体增加湖底有机质的聚集同时抬高了湖底,湖底裸地上最先出现的轮藻属植物,加快了有机质的积累,当水深抬升至2-4米时金鱼藻等沉水植物大量出现,从而使湖底抬升的进度加快,使莲等浮叶根生植物开始出现,湖底变得更浅了,适宜芦苇等直立水生植物生长,部分区域开始形成浮岛,具有陆生植物的生境,偶然见到喜湿生的沼泽植物,随着时间的推移,在湿生草本植物中最先出现的是灌木,而后乔木树种的侵入,形成顶级森林群落。
二、从8.6到22.96
森林是人类文明的摇篮,早在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人们的衣食住行时刻离不开森林,它保护着先民也哺乳着先民。进入封建社会阶段,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对耕地的需求增加,森林一度成为发展农牧业的阻碍,人们大肆毁林开荒。
自1840年以后,中国从封建社会开始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西方列强肆无忌惮的掠夺我国的森林资源,导致1949年新中国刚成立的时期,森林覆盖率仅有8.6%,当时百废待兴,木材作为重要的生产资料,源源不断的从东北、西南等采伐基地,驰援祖国的生产建设工作。然1954年、1998年前后两次爆发百年一遇级特大洪水,原因有很多,其中最主要的是森林被大规模的破坏。
好在随着生态文明和双碳战略的先后提出,林业事业的蓬勃发展,根据2020年第九次森林资源清查数据显示,我国森林覆盖率为22.96%,必将为中华民族的复兴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和优渥的生存环境。
三、从22.96到∞
如何守护好我们的星球,践行总书记的“两山理论”,为子孙后代留下这片绿,从而实现腰包鼓,环境美,这是值得我们探赜的。通过每5年一次的森林经理调查以及古树名木、野生动植物资源、林木种质资源、外来入侵物种等调查活动摸清家底,为后续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地、林地保护利用、天然林保护修复、湿地保护、生态补偿、防沙治沙、林下经济、国家储备林、森林康养以及森林经营总体规划等国家战略奠定坚实的基础。
随着生态文明战略的持续推进,绿色国民经济核算(绿色GDP)纳入政府考核的呼声越来越高,这就需要对林地林木资产和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进行评估,以及通过CCER和VCS等碳汇造林项目产生的碳进行挂牌交易。
《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于2020年7月1日起施行,这为林地非法侵占遥感监测、重大有害生物防治(松材线虫病、美国白蛾)、森林督察、森林资源管理年度更新等专项保护提供有力的法律武器。
进入数字时代,数据治理、大数据早已不是新鲜名词,智慧林业和智慧园林系统,必将为林业的发展插上一双智慧的翅膀。气候治理新格局下森林湿地草原等生态系统碳汇作用将更加凸显,以森林、草原、湿地、红树林、海草等为主体的生物固碳措施,能够不断提升生态碳汇能力,对减缓全球气候变化具有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牛翠娟等.《基础生态学》[M].第3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7
2.陈祥伟.胡海波等.《林学概论》[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5.3
3.森林覆盖率数据来源于第九次森林资源清查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