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ink tank view
——
4日15时,全国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开幕。随着“两会时间”开启,“两山”理论、乡村振兴、生态文明、“双碳”等成为热门关键词。“两山”理论是习近平总书记绿色发展思想的核心理论,是被实践证明的具有重大创新与突破的新理论、新战略,要实现从绿水青山到金山银山的转变,必须对山水林田湖草这个自然综合体进行科学的可持续经营。以森林生态系统为例,高质量发展林下经济,开展生态旅游和文化康养,通过提供生态产品获得生态补偿,不但可促进生态文明建设,而且为乡村振兴、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提供了新的思路。
一、开展林下经济的重要意义
1、推动林下经济高质量发展是实现“双碳”目标的必然要求
2020年9月我国对外宣布2030年碳达峰和2060年碳中和的承诺。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最大的碳储库,在应对气候变化、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过程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战略角色。
林业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主战场,也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之一。“双碳”背景下,林业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林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随之提高。林业的机遇主要体现在开展林业碳汇、发展高质量林业产业和发挥绿色金融作用等多个方面。
林业产业能否实现高质量发展,直接关系到国民经济的提质增效和国家生态文明建设战略的成败。做好林下经济转型,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切实把生态效益转化为经济效益,可推进生态建设和经济社会融合发展,为乡村振兴提供有力支撑。
2、发展林下经济有助于构建双循环体系的战略支点
林业产业具有战略储备潜力大、产业门类多、市场空间广、可持续性强等显著特点。加快发展林业产业,不仅是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战略途径,也是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举措。发展林业产业可为国家储备十分重要的战略资源;可为实现乡村振兴注入强大动力,推动全球绿色发展过程中占据战略制高点,有效促进“一带一路”合作国家绿色发展,在全面拓展林产品国内循环的基础上,带动林产品国际循环。
3、发展林下经济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兜住民生底线
林下经济具有生产周期短、见效快的优势,可以帮助生产经营主体“以短养长”,快速实现经济收益,在促进山区林区保就业、惠民生、增收入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林下经济是山区林区广大农民最适应、最熟悉的产业发展模式,已经成为山区经济发展的优势产业、供给侧结构调整的特色产业、林农脱贫致富的支柱产业。
4、发展林下经济可培育出一批林业“专精特新”企业
2021年7月 30 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会议提出,要强化科技创新和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加强基础研究,推动应用研究,开展补链强链专项行动,发展“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会议首次将发展“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上升至国家层面。探索和发展林下经济,利用“互联网+”战略机遇,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加快转型升级,可在林业产业领域培育出一批主营业务突出、竞争力强、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持续为我国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二、林下经济的主要发展模式
1、林下种植:依托森林、林地及其生态环境,遵循可持续经营原则,在林内开展的种植活动。主要包括林药模式、林菌模式、林茶模式、林果模式、林菜模式、林苗模式、林草模式、林花模式等。
2、林下养殖:依托森林、林地及其生态环境,遵循可持续经营原则和循环经济原理,在林内开展的生态养殖活动。主要包括林禽模式、林畜模式、林蜂模式、林渔模式、林特模式等。
3、林下采集加工:充分利用大自然为人类提供的丰富资源,对森林中可利用的非木质资源进行的采集与加工活动。主要包括山野菜、野果、野生菌类等的采集和初加工活动。
4、森林景观利用:合理利用森林资源的景观功能和森林内多种资源,开展有益人类身心健康的经营活动。主要包括森林康养、森林人家、林家乐、农家乐等。
三、对林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思考
1、林下经济具有“小树苗大产业”的特征
林下经济高质量发展有助于稳定原材料供给,丰富百姓菜篮子,增加山区群众收入,释放生态红利。只有了解森林,研究森林,才能合理利用森林产生一定的经济价值。从原材料到产品需要产学研高度配合,需要站在产业融合的高度,通过政策支持、财政投入、金融保险公司的兜底保障,才能释放出应有的潜能,实现“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
林下经济具有“小树木大产业”的特征,可横跨一、二、三产业,形成产业生态链。以华北某地区为例,通过合理规划林下种植,将林花模式、林果模式、林游模式有机融合在一起,形成了包括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态势:
▶ 第一产业:原材料
短中期收益模式:早实核桃1年结果,黄芩在栽种后2-3年可以收获。
初级产品:核桃坚果,黄芩的根、茎、叶等具有药用价值部位。
▶ 第二产业:深加工
核桃产品:核桃油、饮料(核桃风味牛奶、核桃风味酸奶、核桃风味饮料)、核桃丸(中药)、食品(核桃酥、糕点)、药品(核桃芩口服液)等。
黄芩产品:药品(黄芩口服液、野黄芩素)、黄芩中药牙膏。
▶ 第三产业:文旅
疗养模式:玫瑰花海+杏树+森林康养。
打造具有区域特色的森林康养基地,营造玫瑰花海,邀请婚恋公司定期举行婚恋交友活动,提高知名度。
▶ 融合发展
以亲子采摘园为纽带,将一二三产进行有效链接,一产基地可以营建以核桃和黄芩为主题的科普展馆,在三产康养基地营建客户体验中心,将二产深加工产品进行展览供大家品尝。
2、林下经济仍存诸多制约因素,亟需突围
在政策层面,森林资源保护政策仍为高压状态,有的地方林权确认仍未完成,新型集体林场刚刚组建,对政策的研究不够深,凡事需要摸着石头过河,对于资金的使用过于谨慎,林场什么能干什么不能干,资金哪些用途可以使用,哪些不可使用,还存在一定的模糊边界,例如基础设施、员工食堂等能否纳入养护资金等等,导致林下经济发展举步维艰,进展缓慢。
在实践层面,农林争地屡有发生。在农林交界地,随着树木的生长,冠幅增大,遮挡了大棚的光照,对农民栽培的蔬菜有一定影响,影响农民收益。有的林场发展林菜模式,通过订单式或自产自销等方式进行销售,但由于美国白蛾肆虐,生态林需要喷洒药剂进行预防,又会影响到蔬菜的生长,以及销售。
启动资金缺乏。有的地区自然条件好,旅游资源丰富,适合发展林游模式,如红色小镇、地道战红色旅游景点、浅山旅游、郊野公园等,但由于无专项资金支持,难以启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