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库报告

Think tank Report

——

民生智库 | 包装饮用水行业受疫情影响情况调研报告
来源: | 作者:民生智库 | 发布时间: 2020-04-15 | 580 次浏览 | 分享到:
疫情导致行业企业陷入经营困境,建议从扶持政策、转变模式、联合转型等方面开展工作,携手共渡难关。
      为进一步了解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对包装饮用水行业产生的影响,收集相关企业在疫情下的主要诉求,为政府部门采取高效决策,提供全面、真实的数据和信息,民生智库联合北京企业评价协会、北京包装饮用水行业协会共同开展“包装饮用水行业受疫情影响情况调查”。

一、疫情对包装饮用水行业的影响

1、企业复工困难

      超过7成包装饮用水企业尚未全面复工。调查结果显示,疫情发生后,仅有27.8%的受访企业全部开工,40.1%的受访企业处于暂停开工的状态,其余的企业部分开工,其中50%以上开工的受访企业占比为13.0%, 50%以下开工的受访企业占比为19.1%。


      受访企业履行政府部门的复工复产要求,以及其自身的防护意识方面表现较好,但同时企业复工复产难度较大。调查结果显示,执行政府要求(25.3%)及考虑自我保护是影响(24.9%)受访企业正常开工的两大原因。此外由于其他用水单位同样尚未完全复产复工,故有18.8的受访企业表示由于缺乏订单而影响正常开工。物流运输、原料供应、人员招工等问题同样是企业未实现全面复工的原因,占比分别为14.3%、9.6%、7.2%。


      企业员工在岗率仍处于较低水平。调查结果显示,仅有25.4%的企业员工在岗率超过80%,59.1%的企业员工在岗率不足50%,其中14.1%的受访企业表示员工全部没有返岗。


2、企业损失严重

      超过95%的受访企业表示,在疫情发生后企业营业收入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调查结果显示,27.0%的受访企业表示营业收入下降了80%以上。

      企业净利润与营业收入密切相关,有超过94.7%的受访企业表示,在疫情发生后企业净利润与去年同期相比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30.3%的受访企业表示净利润下降了80%以上。


      2020年1-2月份包装饮用水行业损失严重。调查结果显示,受访企业自疫情发生后,平均损失已经达到33.84万元,其中损失最大的方面是人工成本,由于疫情前期尚未复工复产,导致企业人员成本大幅增加,平均每家企业损失达到23.21万元。


      企业人工成本较同期水平有小幅增长。调查结果显示,34.8%的受访企业表示人员成本与去年同期相比差异不大,31.8%的受访企业表示人员成本增长幅度在30%以内。企业在人员成本方面有小幅度上涨。


3、企业防疫举措到位

      超过半数的企业防疫物资储备充足。调查结果显示,有58.8%的企业防疫物资储备。相信随着中国各地逐渐开始安全有序复产复工,防疫物资紧缺的问题将得到进一步缓解。


      企业在疫情期间为员工提供多项保障服务。调查结果显示,26.3%的受访企业表示会进行日常安全防疫措施,包括:配备防护设施、培训防护知识、生活区域杀菌消毒等。23.7%的受访企业为在京员工提供吃住服务。此外企业会提供薪资社保(19.5%)、人员流动管理(16.1%)、疫情心理疏导(14.4%)等服务,给予员工更多权益保障。


      企业计划或已经采取多项措施应对疫情。调查结果显示,15.8%的企业为抗击疫情贡献了力量,体现了社会责任,同时也表明了中国人民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决心。为应对订单减少,16.4%的企业开始维护已有客户群,11.2%的企业以多形式扩大销售;为减少人员成本并保证有序开展复工复产,13.8%的企业平衡有限人力开展新业务模式,10.5%的企业整顿内部制度体系,加强员工培训。


4、企业资金周转困难

      企业流动资金中转存在一定风险。调查结果显示,42.9%的企业表示流动资金仅能支撑不足1个月,另外30.6%企业表示流动资金可以支撑1-3个月。并且受疫情影响,75.0%的企业表示资金获取渠道不畅通。若疫情持续,企业未能全面复产复工,那么对于企业的资金周转将会是一大考验。


      资金的短缺可能会导致企业停产或借贷金额的增加。调查结果显示,如果现金流出现短缺,企业将采取停产歇业(20.7%)、贷款(17.1%)、减员降薪(15.9%)、民间借贷(14.6%)、现有股东提供资金(14.6%)等措施,但这势必影响员工正常收益、增加企业的负担,对于长期发展不利。现有股东提供资金、引入新股东也是企业应对资金短缺的方式,占比分别为14.6%与7.3%。


5、企业减免补贴政策

      企业享受房租减免、补贴优惠政策有限。调查结果显示,34.9%的受访企业表示不能享受房租相关减免,44.4%的受访企业表示,尚未接到相关通知或信息,不清楚是否可以享受,仅有7.9%的受访企业表示可以享受减免政策。


6、企业防疫难点

      对于防疫工作的难点,受访企业认为防疫物资普遍涨价,采购成本高(31.7%)与防疫物资储备不足,货源紧张,采购难(23.1%)是防疫工作的两大难点。此外“防疫物资日消耗量大,使用成本高”、“行业流动性大,防疫难度高”、“缺少有效专业指导”也是企业认为的防疫难点,占比分别为19.2%、19.2%、6.7%。


      口罩作为消耗品与防疫必备品,目前是需求量最大的防疫物资,调查结果显示,有40.0%的企业认为医用外科口罩/N95口罩的需求量最大。此外消毒液/酒精、测温仪器、洗手液、护目镜等也是需求量较大的防疫物资,占比分别为16.5%、12.2%、10.4%、10.4%。


7、企业经营难点

      营业收入减少、订单预期减少、运营成本高是企业经营面临的主要难题。调查结果显示,25.5%的企业认为营业收入减少是企业经营面临最大困难,20.5的企业认为订单与正常水平相比明显减少,19.3%的企业认为运营成本高导致经营困难。


二、企业需求
       

1、提供针对防疫工作的补贴是企业在疫情防控方面的主要诉求

      在疫情防控方面,36.0%的受访企业希望政府提供针对防疫工作的补贴,这方面对于企业的帮助最为直接;由于防疫物资紧张、购买价格高增加了成本,25.6%的受访企业希望政府调配防疫物资;23.3%的受访企业希望政府加强对疫情防控指导工作。


2、允许企业实行阶段性灵活薪酬方式是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主要诉求

      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方面, 20.0%的受访企业希望政府允许企业实行阶段性灵活薪酬方式,17.9%的受访企业希望政府阶段性减免社保费,14.3%的受访企业希望政府适当推迟调整社保缴费基数,除此之外企业的诉求还有失业保险稳岗返还、多举措帮助企业招工、对组织职工培训的企业发放培训费补贴、适当延长社保缴费期等。


3、提供房租、水电费等补贴是企业在运营方面的主要诉求

      在企业运营方面, 17.8%的受访企业希望政府提供房租、水电费等补贴,12.2%的受访企业希望政府呼吁卖场或房东在疫情期间减免租金,以减轻企业运营成本;13.9%的受访企业希望政府允许企业在保障安全前提下自行决定复工时间,尽快开始复工复产;12.8%的受访企业希望政府降低企业增值税、所得税等税率,11.1%的受访企业希望政府阶段性免征企业增值税及附加税,从而减轻企业税务负担。


4、提供贷款贴息和降低企业首贷门槛是企业在资金获取方面的主要诉求

      在资金获取方面, 19.4%的受访企业希望政府提供贷款贴息和降低企业首贷门槛;16.5%的受访企业希望政府提供中长期贷款;15.5%的受访企业希望政府鼓励金融机构为中小微企业提供差异化的金融优惠服务;10.7%的受访企业希望政府推动中小微企业贷款量增价降。


5、提高各类政策间的协同性,避免出现相互矛盾的情况是企业在政策制定及宣传落实方面的主要诉求

      在政策制定及宣传落实方面, 26.1%的受访企业希望政府提高各类政策间的协同性,避免出现相互矛盾的情况;22.8%的受访企业希望政府结合市场需求,动态调整政策条款及时限要求以及加强对疫情期专项政策的及时发布和官方解读。


三、对策建议       

1、政府应出台相关政策,扶持中小企业度过难关

      通过调查结果我们发现,包装饮用水行业的企业具有人员规模小、营业收入少、个体或民营经营性质居多等特点,极易受到本次疫情影响。在湖北省,有关政府部门已经针于饮用水行业出台了不少扶持政策,比如给保供企业提供抗疫再贷款资金、税收优惠、降低税赋、返还失业保险金等。企业负责人直言:对于我们中小企业来说,缓解疫情期间的资金压力还是很有帮助。本次调查的企业多以北京地区为主,希望北京地区有关部门可以针对调研数据中反映的突出问题制定相关政策,如:享受房租减免、补贴优惠政策;对防疫物资跨境采购提供税收优惠;允许企业实行阶段性灵活薪酬方式;提供贷款贴息并降低降低企业首贷门槛。

2、企业应转变服务模式,开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业务     
   

      随着防控疫情工作将转变成常态化,若包装饮用水行业发展需要转变服务模式,可以结合微信小程序转为线上下单的模式(类似外卖、网购快递业务),关闭部分线下门店或将其改造成以“仓储功能”为核心的配送中转站。从而减少接听电话人员的工资、填补漏单、错单等问题的空白,实现营运成本费用上面的可控。并且改变以销售人员面销、会销的主要营销方式,疫情的产生让人们的思维里面有了惯性的惊恐想法,短时间内会改变不过来,当入户变得困难后,线上平台或许是包装饮用水的新出路。

3、政企联合推动行业转型,尝试发展一次性包装水等便捷产品 
         

      疫情期间桶装水弊端显现,一次性包装水或成新宠。由于本次疫情影响快递人员进入居住区收到限制,这让之前购买桶装水的居民犯了难,现今市面上的桶装水大多为18.9L,单单从小区门口搬到楼下就要费一番周折,更不要说没有电梯的住户要扛着一大桶水上楼梯的难度有多大了。此外桶装水的水质和水源难于保证、饮水机清洁不到位、长时间无法饮用完导致污染风险加大等问题,使得部分住户转而购买一次性包装水。对于普通三口之家而言,5L水就是一次性包装水中最受欢迎的,因为5L水容量不大不小,新鲜期可饮完;一次性桶不回收,杜绝二次污染;轻便可自提或快递,无需人工送水 ,避免接触感染风险。尤其是这次疫情的爆发,5L一次性瓶装水成了热销品。在国外输入性病例防控压力持续存在、社区防疫工作进入常态化的大背景下,企业或许可以尝试生产一次性包装水。

附:调研样本概况

      本次调查时间截止为3月底,调研数据涉及包装饮用水企业及配套服务,包括:产品生产,包括桶装水、瓶装水和袋装水等(33.33%);水站网点等配送服务(29.78%);饮用水经销服务(25.78%);配套单位(11.11%)。企业规模以小微企业为主,近半数企业人数在10人以下,另外有32.72%的企业人员规模在10-50人之间。上年度企业营业收入在100万以下的小企业居多,占比达到总体受访企业的50%。企业所属性质以个体经营与民营企业为主,有47.53%的受访企业性质为个体经营,38.27%的受访企业性质为民营企业。

点击返回“智库报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