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ink tank view
——
随着我国城镇化过程的不断推进,自然环境和资源对城市经济、社会的瓶颈制约也日益突出。相关统计资料显示,我国每年的废物产生总量接近十亿吨,其中生活废物大约为四亿吨,使许多城市遭遇“垃圾围城”的窘境,制约了社会的高质量发展。2019年6月,住建部等九个部门下发《关于在全国地级以上城市全面实施生活垃圾分类的通知》,垃圾分类管理工作随之全面启动。
在垃圾分类的背景下,日常生活产生的可回收物应分成若干部分并加以收集,是促进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的有效途径,也是解决我国城市经济环境相关问题的关键。现阶段我国许多城市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已明显减弱,提高可回收物的回收率和利用率,可大大缓解资源短缺、环境污染带来的压力,有利于推动可持续发展。本文从首批开展垃圾分类的城市中选取上海、北京、杭州作为重点城市,分析各城市在垃圾分类政策实施后的可回收物回收情况,并提出对策建议。
一、重点城市可回收物回收情况
2019年7月,上海市掀起垃圾分类的热潮,在国内引起很大反响,垃圾分类开始得到公众广泛重视。此后,全国各城市相继修改并出台了生活垃圾管理规定,把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工作推上了高潮。
1、上海
(1)政策制定
《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于2019年7月正式启动执行,其中针对可回收物交投交售、收集运输、资源化利用以及可回收物回收体系建设均作出要求。《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实施后,上海市生活垃圾运输网络与生活源的再生资源回收网络基本实现了一体化,可回收物回收管理体系初步形成。
(2)可回收物回收情况
上海市将可回收物回收服务点分为示范型、标准型、自助型、流动型四种类型:示范型回收服务点具有垃圾分类推广、绿色账户业务、可回收物交投等功能;标准型回收服务点具有可回收物交投和暂存功能;自助回收服务点具有回收各种可回收物品和实现交易的功能;流动回收服务点能够采用应用预约服务、流动回收车固定时间和地点统一服务等方式,回收频率至少每月一次。上海市绿化市容局统计资料表明,2021年上半年,上海可回收物的回收量相较于2019年尚未进行垃圾分类时,增加了1.65倍。
(3)现存问题
上海可回收物回收工作已取得显著成效,但依然遇到了可回收物回收网络不够畅通的问题。由于补贴低值可回收物的标准不够详细准确,再生资源回收企业对泡沫、玻璃瓶等品类缺少回收动力。再生资源回收企业与回收再利用企业没有形成有效对接,许多再生资源往往运至其他城市使用。
2、北京
(1)政策制定
《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已于2020年5月开始施行,新修正的《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对北京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提出更高、更严格的规定。2021年1月,北京市城管委联合多部门出台了《关于加强本市可回收物体系建设的意见》(京管发〔2021〕1号),要求尽快建设可回收物体系,以促进增加可回收物回收量和减少其他垃圾处理量。
(2)可回收物回收情况
据统计资料表明,2021年4月,北京市每日的可回收物分出量约为4382吨,较《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执行之前提高了46.1%,生活垃圾回收率高达37.5%。北京市垃圾分类工作已大力开展将近两年,但一直缺少与之相适配的可回收物体系,导致可回收物回收工作未能全面铺开。
目前大部分小区的居民难以找到方便的可回收物回收渠道,因此对于可回收物的处理基本按照以下方式:①将可回收物混入其他垃圾投放,不利于实现垃圾减量;②将日常的可回收物投放至可回收物桶;③将日常的可回收物交予小区收废品的人员;④将可回收物积攒到一定的量变卖给收废品的人员,居民家中存储不便往往将其堆积楼道,容易阻碍消防通道,小区又无法提供可返利的可回收物回收点。
(3)现存问题
北京市的可回收利用体系建设发展相对缓慢,目前距离达到“可回收物应分尽分、应收尽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可回收物回收缺乏便利性,容易导致居民参与积极性不高,需在可回收物回收体系建设和畅通回收渠道上发力。
3、杭州
(1)政策制定
2019年8月,经过修正的《杭州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实施,新规定进一步加大了垃圾分类的处罚力度。杭州对于垃圾分类管理越来越严。
(2)可回收物回收情况
杭州在可回收物回收利用方面探索多种便民模式,部分区域已尝试借助市场化手段创新资源回收利用,促进垃圾源头减量。
其一是”清道夫模式”来突破回收可回收物的”最后一公里”瓶颈。该模式可以通过街道引入实体企业公司管理运作,在社区开设回收服务网点,以固定回收和流动回收相补充、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运营,用现金、积分换商品等多种方式予以结算。
其二是“虎哥模式”一站式、全链条助力垃圾分类。该模式打造了一条从居民垃圾袋到小区管理服务站,再到道路清运车,最终到达专业分选仓的垃圾分类收运全链条,市民可借助微信及回收热线预约,并致电附近的回收工作人员进行回收。
(3)现存问题
杭州市在可回收物回收利用方面做了很多有益探索,多元化市场主体参与垃圾分类,助力资源回收利用和垃圾源头减量。但目前缺少有关建立可回收物回收体系的政策文件,需要在政策领域补充完善,规范可回收系统建设。
二、对策建议
结合垃圾分类背景下部分城市的可回收物回收情况,对可回收物回收工作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1、建立政府+市场化运作的可回收物回收体系
可回收物回收利用作为垃圾分类工作中促成减量化、资源化的关键部分,需要政府在政策制定上加以指导,规范可回收物回收体系建设。政府作为主导,应鼓励多元化市场主体参与可回收物体系建设和运营,同时规范回收市场秩序。
2、探索便民的可回收物回收方法
探索方便的可回收物回收方法,例如社区与可回收物回收企业合作,居民可通过企业APP、公众号或电话进行预约,由驻点在社区的回收员免费上门回收,并在回收后给予居民奖励作为激励,提高居民参与回收工作积极性。
3、畅通低值可回收物回收渠道
由于低值可回收物回收处理成本相对较高,单靠市场价值规律难以形成有效的回收利用渠道。因此需要政府构建低值可回收物流通网络,在收集端布置覆盖面广、便民快捷的低值可回收物回收站点,同时开辟后端加工利用途径,通过后端利用促进前端回收,拓宽低值可回收物的回收利用面,使可回收物应收尽收。
参考文献:
[1]王鸿飞,何静,龙云凤.“互联网+垃圾分类”企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J].广东科技,2020,29(09):51-56.
[2]常燕青,蔡静晶,常中龙,于强,李月中,吴海锁.谈国内外典型城市垃圾分类现状[J].山西建筑,2021,47(13):1-3.DOI:10.13719/j.cnki.1009-6825.2021.13.001.
[3]潇湘晨报.上海湿垃圾、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分出量分别增长89%、1.65倍和14倍.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14958072228437241&wfr=spider&for=pc.
[4]北京城管官方发布.我市召开《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实施进展情况新闻发布会.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09851021278125764&wfr=spider&for=pc.
[5]杭州日报.杭州“无废城市”建设新探索——创新资源回收利用模式 让垃圾在源头减量.http://www.hangzhou.gov.cn/art/2021/11/24/art_812269_59044884.html.